12 Mar, 2014

移动互联网爆发时代的赢家与输家

一年一度的全国“两会”即将于本月初在北京召开,当中如何透过发展信息消费产业以推动内需增长,势将成为会议中的一大讨论焦点。谈到信息消费,投资者该会即时联想起国内两大科网企业巨头 – 腾讯(700)和阿里巴巴,前者股价今年以来升近20%,延续其逆市创新高之强势,市值已冲破1万亿元;后者目前虽仍在筹备上市当中,惟大行高盛已将其估值由去年中的700亿美元调升至1500亿美元,市盈率料可高达30倍以上。

事实上,腾讯与阿里近期在多个互联网业务领域上斗得难分难解,从淘宝封杀来自微信的店铺链结,阿里巴巴推出移动社交工具来往正面迎战微信,继而宣布推出手机游戏平台挑战腾讯的垄断地位,到腾讯推出春节“抢红包”活动抢占阿里支付宝的用户群,并以“理财通”、“定投宝”等各样高收益互联网基金产品硬撼阿里巴巴最引以为傲的“余额宝”,可见两大巨头已逐步打破过去既有的势力分布,互相杀入对方腹地。

两强要从激斗中突围而出,就需靠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提升服务效率,因此国内民众便成为大赢家,现时只要一机在手,再加装数个应用程式,即可非常便捷地进行购物、缴费、理财、游戏、餐馆订座和电召的士等一站式服务,直接刺激民众的消费诱因。同时,一众相关的周边行业,如智能手机生产商、手机游戏开发商、仓储物流企业等等,均可从这个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代中分一杯羹。

不过,有人欢喜自然有人愁,当中传统银行业就受到前所未有的存款竞争压力,面对着“理财通”、“余额宝”等平均收益率高达6%的网上理财产品之步步进逼,现时普遍内地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为3%,实在难有吸引力,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4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,1月人民币贷款激增1.32万亿元,而当月人民币存款却减少9402亿元,反映银行存款流失问题相当惊人。有见及此,不少国内银行近月也纷纷联同基金公司合作推出“T+0”网上理财产品,如工行的“天天益”、民生银行的“如意宝”等,收益率亦可与互联网理财产品媲美。以这趋势来看,未来一众内银的资金成本定必大幅攀升,利润高增长年代或已成为过去。